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下若干关键经济指标研究

被引:16
作者
彭斯震
张九天
机构
[1] 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关键词
碳减排; 经济因素; 关键指标; 政策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能源消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是中国今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累计节能量达到6.3亿t标煤,CO2减排量达到14.6亿t,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和碳强度下降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上升还将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根据历史数据分析,GDP增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都会对中国的碳减排产生重要影响。GDP增速高必然呈现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经济结构方面,影响能耗和碳排放的是GDP(最终需求)的组成变化,即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变化。由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较大比重以及重化工产业长期存在,除了继续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外,必须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能源结构对节能和碳减排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资源禀赋不平衡、供需分布不平衡、消费种类不平衡。文章提出实现碳减排目标,必须控制和达到以下关键指标:控制GDP增速在6-8%之间;调整出口结构,提升服务贸易比重至30%左右;提高第三产业比例至47%以上,控制高能耗工业比重在22%以下;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至15%。此外,实现碳减排目标还必须:充分认识碳减排对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不同区域碳减排工作的分类指导;提前部署重大低碳技术和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等。研究表明,中国实现2020年CO2自主减排目标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的能源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 [J].
何建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40-48
[2]   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蒋金荷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597-604
[3]   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协整检验和因素分解 [J].
董锋 ;
谭清美 ;
周德群 ;
龙如银 .
系统工程, 2010, 28 (10) :84-90
[4]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 [J].
刘卫东 ;
张雷 ;
王礼茂 ;
赵建安 ;
马丽 ;
唐志鹏 ;
高菠阳 ;
余金艳 .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778-788
[5]   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 [J].
刘卫东 ;
刘红光 ;
唐志鹏 ;
王亮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07-415
[6]   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世祥 ;
成金华 .
统计研究, 2008, (10) :18-27
[7]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魏楚 ;
沈满洪 .
管理世界, 2007, (08) :66-76
[8]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的影响与我国科学技术应对策略思考 [J].
黄晶 ;
李高 ;
彭斯震 .
中国软科学, 2007, (07) :79-86
[9]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 [J].
史丹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0) :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