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脱贫目标与农户行为选择偏差——理论与产业扶贫项目的经验证据

被引:18
作者
金媛 [1 ]
王世尧 [2 ]
机构
[1] 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参与强度; 效用损失; 农户行为选择;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9.06.003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中国的扶贫工作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质,在2020年实现脱贫的强约束下,政府扶贫政策快速推进所产生的结果与扶贫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否一致呢?文章将脱贫目标下的政府干预纳入农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行为选择分析框架,理论和实证的结果均显示,部分农户退出产业扶贫项目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实证结果表明:(1)如果作物选种利用了内部边际土地,则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户参与意愿和参与强度,这为自然禀赋条件缺乏的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参考路径;(2)禀赋较差的农户被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可能面临较大的收入风险,因为产业扶贫项目的高风险给贫困户带来的效用损失降低了他们对致富项目的预期评价,贫困户因抗风险能力低而倾向于选择低风险、低预期收入的传统经营;(3)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对土地租金以及劳动报酬变化的敏感性。在脱贫时间节点逼近的约束下,政府直接干预产业扶贫项目中的生产环节,可能会使良好的扶贫意愿与农户的行为选择产生偏差;而对贫困深度不同的地区制定差别化的脱贫考核标准,降低经济活动交易成本,才是扶贫绩效的帕累托改进。因此,政府在扶贫领域的干预是有边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4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探索——基于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实践的调研 [J].
王永平 ;
周丕东 .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01) :27-35
[2]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融合的政策设计——基于农村发展扶贫项目的经验分析 [J].
贾俊雪 ;
秦聪 ;
刘勇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9) :68-89+206
[4]   市场还是政府:评估中国农村减贫政策 [J].
周敏慧 ;
陶然 .
国际经济评论, 2016, (06) :63-76+5
[6]   “资本下乡”与村庄的再造 [J].
焦长权 ;
周飞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1) :100-116+205
[7]   干部竞争性选拔: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J].
方振邦 ;
陈曦 .
中国行政管理, 2015, (12) :6-9
[9]   产业劳动密集度、产业发展与减贫效应研究 [J].
汪三贵 ;
胡联 .
财贸研究, 2014, 25 (03) :1-5+31
[10]   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什么不读书:风险、人力资本代际传递和贫困陷阱 [J].
邹薇 ;
郑浩 .
经济学动态, 2014, (06)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