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正义论:理论内涵与实践机制

被引:111
作者
周尚君 [1 ]
罗有成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立法研究院
[2] 西南政法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院
关键词
数字正义; 数字社会; 算法; 法律规制;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22.06.006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数字正义是指导和约束人类开发、设计、应用数字技术的价值准则,其本质是社会正义而非“机器正义”。在数字社会,数字正义的基本内涵是数据资源的合理分配、数字权利的充分配置、算法决策的公开透明和代码规制的规范有效,主要表现为分配正义、程序正义、互动正义和信息正义四种形式。数字化塑造正义空间,使正义的存在形态发生了从“比例正义”到“计算正义”、从“个体正义”到“群组正义”、从“契约正义”到“场景正义”、从“接近正义”到“可视正义”的深刻转型。当前在我国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复合型规范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数据源头规制、算法赋权制衡和平台算法问责等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规制保障数字正义的实践基点。下一步数字正义的治理结构优化,还需要在基础机制上充分配置数字权利及其救济方案,在实施机制上强化算法规制实施主体与工具的系统性,在保障机制上科学设计算法影响评估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数字社会的法治构型 [J].
郑戈 .
浙江社会科学, 2022, (01) :151-155
[2]   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性之忧:法理学如何回应 [J].
陆幸福 .
比较法研究, 2022, (01) :27-38
[3]   数智化社会的法律调控 [J].
齐延平 .
中国法学, 2022, (01) :77-98
[4]   基于信任的自动化决策:算法解释权的原理反思与制度重构 [J].
丁晓东 .
中国法学, 2022, (01) :99-118
[5]  
论新兴权利的证立标准——以权利概念的学说为切入[J]. 徐梓文.法律和政治科学. 2021(01)
[7]   平台“穿透式监管”的理据及限度 [J].
张凌寒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2, 40 (01) :106-114
[8]   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亮点、特色与适用 [J].
王利明 ;
丁晓东 .
法学家, 2021, (06) :1-16+191
[9]   算法侵害类型化研究与法律应对——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点的算法规制扩展构想 [J].
王莹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1, 27 (06) :133-153
[10]   计算正义:算法与法律之关系的法理建构 [J].
郑玉双 .
政治与法律, 2021, (11) :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