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权利如何成为可能?--以隐私权的演进为中心

被引:26
作者
方新军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权利; 利益; 名分; 解释论立法论;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7.06.010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立法者在法律条文中对权利的类别进行详细的列举和类型划分将会极大地减轻法官的裁判证立负担,但是权利只是法律保护主体利益的工具之一,并非所有的利益都有可能运用权利的工具予以保护。同时,没有取得权利名分的利益也并不意味着在法律上得不到保护。当今社会正处于权利爆炸的时代,面对社会民众五花八门的权利诉求,法官应该运用法学独有的解释论方法进行司法冷处理,不能动辄创设法律上没有规定的新权利类别。惟有如此,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相对界分才能够维持,权利概念的核心价值才不至于因为权利的通货膨胀而贬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民法总则》“民事权利章”的得与失 [J].
叶金强 .
中外法学, 2017, 29 (03) :645-655
[2]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堕胎权的确认——罗伊诉韦德案 [J].
马洪伦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17, (02) :135-160
[3]   对草案体系等若干重大问题的修改意见 [J].
金可可 .
东方法学, 2016, (05) :116-125
[4]   美国法对隐私权的确认——格里斯沃德诉康涅狄格州案 [J].
吴至诚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 (01) :132-150
[5]   侵权行为究竟侵害了什么?——权利外“法益”概念质疑 [J].
李锡鹤 .
东方法学, 2011, (02) :3-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M].李适时.法律出版社.2017,
[7]  
美国当代隐私权研究.[M].张民安; 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8]  
隐私权的比较研究.[M].张民安; 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9]  
隐私与传媒.[M].(英) 罗森伯格;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10]  
一般人格权研究.[M].沈建峰; 著.法律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