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究竟侵害了什么?——权利外“法益”概念质疑

被引:11
作者
李锡鹤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侵权; 权利; 利益; 法益; 权利外法益;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1.02.002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法律是行为规范,只规范行为,包括积极行为规范和消极行为规范,前者即权利、权力,后者即义务。义务是权利和权力的逆向表述。法律规定权力的唯一宗旨就是保护权利。规定权利意味着必须规定权力。在本质上,法律就是对权利的规定,权力和义务均可视为权利的间接规定。权利主体行使任何权利,均是对自己人身的支配。广义的人身自由权等同于权利,狭义的人身自由权即有名权利外之权利。但人身自由权表示不定向之自由,必须通过具体行为,即定向之人身自由方能行使。定向之人身自由权即传统民法之能权。称法律确认的无名行为资格为能权不违反逻辑,称其为权利外"法益"则违反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侵权责任法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5
[2]  
民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彭万林主编, 2002
[3]  
人身权法论[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杨立新著, 2002
[4]  
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著, 2001
[5]  
侵权行为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著, 2001
[6]  
民法总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龙卫球著, 2001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唐德华主编, 2001
[8]  
民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魏振瀛主编, 2000
[9]  
人身权法论[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杨立新著, 1996
[10]  
中国侵权行为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新宝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