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被引:273
作者
刘秉镰 [1 ]
李清彬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2]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 城市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4116/j.nkes.2009.03.003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96个主要城市在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该研究发现,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2.8%,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技术效率变化起着拖累作用;选定期间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三个上升高峰和两个波谷特征,第二高峰期间为1996—1999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值最大,两个下降波谷分别出现在1993—1995年与2002—2003年期间,最近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重新走上上升趋势,这可能表明了未来几年的走势;重庆市是直辖市中全要素生产率唯一下降的,上海最高,北京次之,天津改善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了4.6%,中部改善了2.2%,西部改善2.8%,而东北地区改善的最少,只有1.0%。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还处于投入增长阶段,利用效率整体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5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决定因素:1996-2003 [J].
金相郁 .
经济评论, 2007, (05) :107-112
[2]   1998-2003城市生产效率:基于包络技术的实证研究 [J].
高春亮 .
当代经济科学, 2007, (01) :83-88+127
[3]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0~2003 [J].
金相郁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7) :14-23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 [J].
李郇 ;
徐现祥 ;
陈浩辉 .
地理学报, 2005, (04) :615-625
[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6]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
[7]   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效率浅析 [J].
刘祥 .
中国矿业, 2004, (09) :73-78
[8]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9]   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J].
张军 ;
章元 .
经济研究, 2003, (07) :35-43+90
[10]  
数据包络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魏权龄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