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结构下民间志愿组织自主性生成机制——基于D县C义工协会的个案分析

被引:47
作者
徐家良 [1 ]
张其伟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志愿组织; 关键群体; 中心工作; 整合式自主性生成机制;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109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中国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相关研究中,长期缺乏对地方治理结构下民间志愿组织的关注,而聚焦于在大城市活动的科层制、专职化组织,造成对中国社会组织呈现"依附式自主"状态等片面认知。针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生成机制研究的不足,本文从民间志愿组织角度入手,基于组织机构、资源和行动3个自主性评判维度和自组织属性、地方治理结构两个自变量,生成民间志愿组织自主性生成机制的初步解释框架。个案研究发现,关键群体的建立可以为民间志愿组织提供稳定的核心志愿者资源、内部化治理结构,并提升服务能力以创造同党政部门的共容利益,有效提升组织自主性。而参与地方治理的中心工作,则能使民间志愿组织身份得以重构,反向吸纳精英人力资源,高效聚合支持资源,并完成活动领域与活动地域的双重扩张,实现自主性的生成。两者共同作用,最终形成民间志愿组织的整合式自主性生成机制。民间志愿组织的自主性生成过程反映出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动向,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社会组织开始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20+154 +1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0 条
[1]   派生型组织:对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形态的组织分析 [J].
史普原 ;
李晨行 .
社会学研究, 2018, 33 (04) :56-83+243
[2]   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 [J].
俞可平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71 (03) :48-59
[3]   中心工作模式与县域党政体制的运行逻辑——基于江西省D县调查 [J].
杨华 ;
袁松 .
公共管理学报, 2018, 15 (01) :12-22+153
[5]   中国地方治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J].
郁建兴 .
治理研究, 2018, 34 (01) :65-74
[6]   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与新作为 [J].
李友梅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6) :27-34+242
[7]   政府支持型自组织构建——基于深圳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案例研究 [J].
谢康 ;
刘意 ;
肖静华 ;
刘亚平 .
管理世界, 2017, (08) :64-80+105
[8]   政治吸纳与空间拓展: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政治分析 [J].
郭道久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 18 (04) :33-39
[9]   中国社会组织成长条件的再思考——一个总体性理论视角 [J].
黄晓春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1) :101-124+244
[10]   大学生“被志愿”:志愿服务的自愿性与义务化 [J].
张晓红 ;
苏超莉 .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 (01) :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