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被志愿”:志愿服务的自愿性与义务化

被引:33
作者
张晓红 [1 ]
苏超莉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被志愿”; 志愿服务; 自愿性; 义务化;
D O I
10.16034/j.cnki.10-1318/c.2017.01.016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大学生"被志愿"现象反映了志愿服务自愿性与义务化之间的微妙关系。自愿性是志愿服务的核心要素,它建立在大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能力和权利的基础上,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能力。作为一种社会性事务,志愿服务代表着个人与社会的权利义务关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展现出制度化的发展趋势,遵循着特定的运行规律,这决定了义务化是志愿服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志愿服务的重要任务是推进自愿性与义务化的统一,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体系;注意区分义务化与功利化,对大学生实施正确的价值引领。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为己与利他的中道——志愿精神的伦理解读 [J].
曹刚 ;
任重远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 (03) :132-135
[2]  
论志愿者精神[D]. 肖彦.中南大学. 2014
[3]  
志愿者权益保护若干法律问题思考[D]. 曹波.复旦大学. 2009
[4]  
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洪松, 2015
[5]  
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 .2 http://news.youth.cn/gn/201312/t201312024315940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