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公共产品与澜湄合作机制

被引:22
作者
黄河 [1 ]
杨海燕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性公共产品; 澜湄合作机制; 周边外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2 [对外关系]; F125.4 [对外经济合作];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0201 ; 020105 ;
摘要
在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及被"私物化"的背景下,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将会驱使区域内国家或国家集团联合起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在湄公河次区域,域外国家长期以来就不断积极地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湄公河下游5国对中国合作的需求,增加了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的复杂性和竞争性。因此,"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机制"的建立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积极主动的区域合作战略,促进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澜湄次区域内各国的国际开发合作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公共产品属性,与美日等主导的合作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更明显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优势。中国通过主导澜湄次区域合作中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可推动区域内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辐合,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合作体系网。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成为澜湄次区域合作中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的推动者;积极构建公共产品融资机制,带动官方和商业化导向资金的投入,并发挥区域性机构的作用,支持区域内对话并建立共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Global and Regional Public Goods: A Prognosis for Collective Action.[J].TODDSANDLER.Fiscal Studies.2005, 3
[3]  
权力、制度与国际公共资源的产权分配——基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思考.[A].王金强;.第五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2010,
[4]   澜湄机制是中国—东盟合作新纽带 [J].
卢光盛 ;
雷著宁 .
世界知识, 2016, (16) :20-21
[5]   “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原因、困难与路径? [J].
卢光盛 ;
金珍 .
战略决策研究, 2016, 7 (03) :22-38+105
[6]   试析安倍政府的湄公河次区域开发援助战略 [J].
张继业 ;
钮菊生 .
现代国际关系, 2016, (03) :31-39+55
[7]  
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与合作机制探析——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J].杨海燕;.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5, 00
[9]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J].
黄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06) :138-155+160
[10]   区域间主义与南海区域安全机制 [J].
刘艳峰 .
国际关系研究, 2013, (06) :57-6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