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与GMS合作的深化

被引:11
作者
卢光盛
机构
[1]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区域性公共产品; 次区域经济合作; 周边外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当前的GMS合作已经进入第三个十年发展阶段,它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从相对较为单纯的经济合作向更为全面、综合和深入的区域合作或一体化进行转型、升级。本文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是当前制约GMS合作深入发展的障碍因素,也是未来应予重视的工作方向。未来GMS区域合作进程中需要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主要是三个大的范畴:即以维护地区稳定为核心的安全性公共产品;以促进地区发展为核心的经济类公共产品;以构建区域内和谐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类公共产品。在未来GMS区域公共产品问题上,中国应考虑作为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发挥积极作用,并把之作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及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新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以继续探索和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新形势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发展趋势分析 [J].
孙海燕 ;
王泽华 .
东南亚纵横, 2013, (01) :45-49
[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关系:一种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视角 [J].
卢光盛 ;
张励 .
国际展望, 2010, (03) :36-48+6
[3]   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 [J].
樊勇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1) :143-152+158
[4]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解析区域合作的另一个理论视点 [J].
樊勇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1) :7-13+4
[5]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关系学意义解读 [J].
王士录 .
当代亚太, 2006, (12) :3-11
[6]   公共选择理论与中日韩经济一体化困境 [J].
王方方 .
党政干部学刊, 2006, (02) :10-12
[7]   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 [J].
张建新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08) :31-37+5
[8]   东亚多边合作的战略前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东亚多边合作与中国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 [J].
黄仁伟 ;
王少普 ;
朱颖 .
世界经济研究, 2004, (09) :20-36
[9]  
全球化之道[M]. 人民出版社 , (美) 考尔等, 2006
[10]  
Building Blocks or Stumbling Blocks? The GMS and AFTA in Asia [J] . Jayant Menon.&nbsp&nbspASEAN Economic Bulletin .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