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解析区域合作的另一个理论视点

被引:125
作者
樊勇明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理论解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区域间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对区域合作进行理论解释的一种新尝试。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原来仅限于西方盟国体系内的所谓国际公共产品在冷战后被不恰当地夸张为"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在"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下,这些"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被美国严重"私物化",并且供应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际区域合作不断发展的形势,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构,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一般来说,只服务和适用于本地区、其成本又是域内国家共同分担的国际性安排、机制或制度被称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除特定区域外,一般不存在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被某一个大国"私物化"的危险。同时,由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涵盖范围较小,各国从中得到的收益和必须付出的成本比较清晰,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免费搭车"的现象,避免国际公共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供应不足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4 +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东亚金融合作[M].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美)C.兰德尔·亨宁(C.RandallHenning)著, 2005
[3]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樊勇明著, 2001
[4]  
公共经济学[M].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樊勇明, 2001
[5]  
集体行动的逻辑[M].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美]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1995
[6]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吉尔平(Gilpin, 1989
[7]  
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M].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ger)著, 1986
[8]   East Asia in the "new era" in world politics [J].
Dittmer, L .
WORLD POLITICS, 2002, 55 (01) :38-+
[9]  
American’s Role in Asia:American Views .2 The Asia Foundation. . 2004
[10]  
Strange Power:Shaping the Parameter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 Eric Helleiner. Ashgate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