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44
作者
刘卫东 [1 ,2 ]
金凤君 [1 ,2 ]
张文忠 [1 ,2 ]
贺灿飞 [3 ]
刘志高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研究进展; 社会贡献;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经济地理学。近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规划导向、综合导向、"区域主义"、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愈来愈普遍、国际化趋势明显。在研究方向上,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得到强化外,出现了若干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区划分、能源与碳排放、全球化与外资外贸、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以及农区地理与农户区位研究等。在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新因素与新格局,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外资,交通运输地理与空间组织,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城市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海洋经济地理,地域空间规划方法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包括主体功能区划、东北振兴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生态区域建设规划,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未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拥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理论总结和人才培养。
引用
收藏
页码:1479 / 14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21]  
东北区域发展报告.[M].邓伟; 张平宇; 张柏;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22]  
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M].刘卫东等编著;.商务印书馆.2003,
[23]  
2000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陆大道等著;.商务印书馆.2001,
[24]   中国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等级差异变动特征 [J].
曹小曙 ;
张利敏 ;
薛德升 ;
王大鹏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34-1040
[25]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26]   基于距离的北京制造业空间集聚 [J].
刘春霞 ;
朱青 ;
李月臣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47-1258
[27]   基于SD模型下的流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以渭河流域关中段为例 [J].
李同升 ;
徐冬平 .
地理科学, 2006, (05) :5551-5556
[28]   苏州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 [J].
陈雯 ;
孙伟 ;
段学军 ;
陈江龙 .
地理学报, 2006, (08) :839-846
[29]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 [J].
刘桂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4) :108-117
[30]   全球-地方联结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 [J].
苗长虹 .
地理学报, 2006, (04) :42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