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区出行低碳指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21
作者
杨文越 [1 ]
李涛 [2 ]
曹小曙 [1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3] 陕西师范大学交通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所
关键词
社区出行低碳指数;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出行CO2排放; 广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通过构建社区出行低碳指数(CTLCI)模型,对广州市社区出行低碳指数的空间格局及其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社区出行低碳指数的影响因素以及其间关系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社区出行低碳指数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递增,呈明显的圈层结构。内圈层的社区出行低碳指数内部差异最小,中间过渡圈层的最大。社区人口密度对社区出行低碳指数的影响以正向作用为主,公共交通供给水平和路网密集程度对社区出行低碳指数的影响以负向作用为主,且它们的影响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具体指出了在不同地域空间内社区人口密度、公共交通供给水平和路网密集程度对社区出行低碳指数在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的差异,为减少广州城市交通碳排放、针对不同空间制定有效的低碳政策和构建低碳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71 / 14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住家周边土地混合度与家庭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
黄经南 ;
杜宁睿 ;
刘沛 ;
韩笋生 .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 (02) :25-30
[2]   居住-就业距离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 [J].
童抗抗 ;
马克明 .
生态学报, 2012, 32 (10) :2975-2984
[3]   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发生机制与调控策略——以北京市为例 [J].
柴彦威 ;
肖作鹏 ;
刘志林 .
地理研究, 2012, 31 (02) :334-344
[4]   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量化分布与影响因素 [J].
肖作鹏 ;
柴彦威 ;
刘志林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9) :104-112
[5]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从私家车出行角度的研究 [J].
郑思齐 ;
霍燚 .
世界经济文汇, 2010, (06) :50-65
[6]   交通能耗定量化研究尝试:城市微循环交通能耗模拟 [J].
李王鸣 ;
刘吉平 ;
张颖瑛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0, (06) :32-36+63
[7]  
GB 50220-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 1995
[8]  
Associations of individual, household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with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motorised passenger travel[J] . Christian Brand,Anna Goodman,Harry Rutter,Yena Song,David Ogilvie.Applied Energy . 2013
[9]  
Planning parameters and household carbon emission: Evidence from high- and low-carbon neighborhoods in Beijing[J] . Bo Qin,Sun Sheng Han.Habitat International . 2013
[10]  
Transportat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Form, Transit Accessibility and Emerging Green Technologies: A Montreal Case Study[J] . S.A.H. Zahabi,L. Miranda-Moreno,Z. Patterson,P. Barla,C. Harding.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