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效率低于东部吗?——基于技术集差异和共同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

被引:53
作者
李胜文 [1 ,2 ]
李大胜 [1 ]
邱俊杰 [1 ]
李新春 [2 ]
何轩 [2 ,3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技术效率; 技术差距比; 共同前沿生产函数;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3.03.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效率假说须考虑决策单位技术水平的差异,但许多文献在研究效率时都把中国所有区域看成一个总体,其隐含假设东、中、西部生产前沿均相同,忽视了技术集的地区差异。本文利用共同前沿生产函数包络东中西部的生产前沿,然后估算和比较区域间技术差距和技术效率,发现东中西部所面对的技术集差异显著,并且中部技术效率最高,其后依次为西部、东部,技术效率水平高低与市场化水平、研发投入的相对强度、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等因素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77 / 798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 [J].
傅京燕 ;
李丽莎 .
管理世界, 2010, (10) :87-98+187
[2]   企业生产率增长及来源:创新还是需求拉动 [J].
刘小玄 ;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45-54
[3]   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 [J].
王兵 ;
吴延瑞 ;
颜鹏飞 .
经济研究, 2008, (05) :19-32
[4]   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 [J].
胡鞍钢 ;
郑京海 ;
高宇宁 ;
张宁 ;
许海萍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933-960
[5]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6]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7]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
[8]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9]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研究, 2000, (10) :30-37+80
[10]  
中国市场化指数[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樊纲,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