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网络效应研究

被引:68
作者
汪东芳 [1 ,2 ]
曹建华 [1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2]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互联网; 全要素能源效率; 网络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426.2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0202 ;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能源互联网等网络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很可能在提升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影响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影响大小及网络效应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互联网发展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地区不平衡现象比较显著,存在"东部→中部→西部"递减梯度分布,耦合度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比较密切关系。(2)互联网发展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创新能力、所有制结构、经济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负向影响,但统计不显著。(3)互联网发展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网络使用从"低规模→中规模→高规模"变化时,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均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则从"不显著→显著→不显著"变化,而且影响大小也会相应变化。因此,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一定范围内随着互联网使用规模的增加,其影响作用也会跳跃性的变大,即存在网络效应。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提升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中的作用,认识到网络效应条件,推动互联网与能源生产、消费深度融合,以网络信息化手段提升节能技术创新水平,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区域智能、绿色、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土地出让市场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J].
徐升艳 ;
陈杰 ;
赵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3) :44-61
[2]   新经济与规制改革 [J].
戚聿东 ;
李颖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3) :5-23
[3]   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提高地区能源效率?——基于幅度与质量双维度的实证考察 [J].
于斌斌 .
财经研究, 2017, 43 (01) :86-97
[4]   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 [J].
郭家堂 ;
骆品亮 .
管理世界, 2016, (10) :34-49
[5]   中国开创“新经济”——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收获“数字红利” [J].
胡鞍钢 ;
王蔚 ;
周绍杰 ;
鲁钰锋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3) :4-13+2
[6]   能源效率测度方法:演变、争议与未来 [J].
张少华 ;
蒋伟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07) :3-24
[7]   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源环境效率——以中国工业行业为例 [J].
林伯强 ;
刘泓汛 .
经济研究, 2015, 50 (09) :127-141
[8]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 [J].
韩海彬 ;
张莉 .
中国农村经济, 2015, (08) :11-21
[9]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J].
张志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08) :73-88
[10]   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
韩宝国 ;
朱平芳 .
统计研究, 2014, 31 (10)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