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分析

被引:30
作者
马晓蕾 [1 ,2 ]
马延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GIS; 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水平; IDW空间差值;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6.105
中图分类号
F572 [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文中基于GIS空间分析及IDW空间差值,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86个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SPSS软件对二者关系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交通可达性和经济水平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内陆的成渝经济区等地;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可达性呈正相关关系,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中低等级组合中,"高高"组合的城市数量占11%,"高中"占11.5%,"高低"占14%;"中中"占6%,"中低"占46%;"低中"占0.5%,"低低"占11%。处于"中低"和"高低"水平为主,即交通可达性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占我国地级城市的比例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对山东省91个县域的定量分析 [J].
程钰 ;
刘雷 ;
任建兰 ;
来逢波 .
地理科学, 2013, 33 (09) :1058-1065
[2]   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评价——以安徽省为例 [J].
沈惊宏 ;
陆玉麒 ;
兰小机 ;
刘德儿 .
地理研究, 2012, 31 (07) :1280-1293
[3]   陕西省公路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变研究 [J].
宋佃星 ;
李强 ;
延军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03) :36-41
[4]   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基于“八五”以来淮安市的实证研究 [J].
刘传明 ;
张义贵 ;
刘杰 ;
董留群 .
经济地理, 2011, 31 (12) :2028-2033
[5]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湖北省79个县域的定量分析 [J].
刘传明 ;
曾菊新 .
地理研究, 2011, 30 (12) :2209-2221
[6]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上海郊区新城房价研究 [J].
卢茜 ;
林涛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9 (04) :426-431
[7]   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J].
王振波 ;
徐建刚 ;
朱传耿 ;
祁毅 ;
徐璐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16-426
[8]   区域交通可达性测算方法分析 [J].
聂伟 ;
邵春福 .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 (04) :85-87
[9]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 [J].
潘竟虎 ;
石培基 ;
董晓峰 .
地理学报, 2008, (06) :635-645
[10]   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J].
刘海隆 ;
包安明 ;
陈曦 ;
张小雷 ;
张进英 .
地理学报, 2008, (04) :42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