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与地区差异——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分析

被引:43
作者
苏静 [1 ]
胡宗义 [1 ]
唐李伟 [1 ]
肖攀 [1 ,2 ]
机构
[1]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2]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减贫效应; 门槛特征; 地区差异; PST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与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存在非线性影响,其发生门槛转换的位置水平分别为0.309、0.312和0.575。在跨过门槛值之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且抑制效应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贫困强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农村贫困强度降低的速度明显提升。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地区差异显著,在东部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我国31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胡宗义 ;
李鹏 .
当代经济科学, 2013, 35 (02) :71-78+126
[2]   金融发展是贫困减缓的原因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J].
崔艳娟 ;
孙刚 .
金融研究, 2012, (11) :116-127
[3]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基于江苏1202户农户的调查 [J].
张兵 ;
张宁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10) :58-68+90
[4]   金融发展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吗?——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 [J].
余玲铮 ;
魏下海 .
财经研究, 2012, 38 (03) :105-114
[5]   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 [J].
林万龙 ;
杨丛丛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2) :35-45
[6]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述评 [J].
高权 ;
史晓琳 .
经济学动态, 2012, (02) :79-82
[7]   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冉光和 ;
汤芳桦 .
经济问题探索, 2012, (01) :185-190
[8]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 [J].
张全红 .
经济评论, 2010, (02) :42-50
[9]   中国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 [J].
杨俊 ;
王燕 ;
张宗益 .
世界经济, 2008, (08) :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