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农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26
作者
许恒周 [1 ,2 ]
金晶 [3 ]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 天津大学公共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3] 南京审计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耦合协调度; 面板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利用中国1998—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耦合协调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31个省份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由于各地区经济、资源差异,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和耕地非农化呈现出不同的因果关系。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都从1998年左右的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各区域之间又存在差距。因此,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实行适度从紧的耕地非农化政策;优化耕地保护调控指标的分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的盲目依赖,促进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2+126 +1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1]   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J].
叶浩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766-774
[12]   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J].
陈利根 ;
龙开胜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4) :4-10
[13]   耕地非农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研究——基于耕地质量变化角度的分析 [J].
洪波 ;
陈浩 .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04) :127-129+146
[14]   中国收入差距与耕地非农化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对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 [J].
李海鹏 ;
叶慧 ;
张俊飚 .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05) :7-12
[15]   试论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研究 [J].
陈百明 ;
杜红亮 .
资源科学, 2006, (05) :36-42
[16]   耕地减少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J].
董国新 ;
邹江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41-47
[17]   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证分析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103-107
[18]   耕地资源流失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J].
蔡银莺 ;
张安录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5) :56-61
[19]   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 [J].
谭荣 ;
曲福田 ;
郭忠兴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3) :277-281
[20]   我国土地管理政策:理论命题与机制转变 [J].
曲福田 ;
高艳梅 ;
姜海 .
管理世界, 2005, (04) :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