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披露、盈余质量与市场化进程——基于制度互补性的分析

被引:31
作者
程新生 [1 ,2 ]
谭有超 [2 ]
廖梦颖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2] 南开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强制披露; 盈余质量; 市场化进程;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1.02.012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276.6 [公司];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953家上市公司共4 765个样本为研究对象,控制了内生性后发现:由于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积累的监管经验有限,控股股东往往倾向于让强制披露显得更加完整,以便赢取良好的市场声誉,从而加剧了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隧道行为。为了隐瞒这种行为,盈余往往会被操纵。但是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完善的法律保护与监管体系为强制披露的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在这类地区强制披露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7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公司透明度的决定因素——基于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的经验研究 [J].
谭劲松 ;
宋顺林 ;
吴立扬 .
会计研究, 2010, (04) :26-33+95
[2]   控股股东的产权收益实现方式与利益输送转向——兼论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 [J].
刘浩 ;
李增泉 ;
孙铮 .
财经研究, 2010, 36 (04) :56-67
[3]   法律环境、政府管制与隐性契约 [J].
陈冬华 ;
章铁生 ;
李翔 .
经济研究, 2008, (03) :60-72
[4]   大股东制衡、治理战略与信息披露——来自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唐跃军 ;
吕斐适 ;
程新生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647-664
[5]   弱法律风险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抢劫”——三利化工掏空通化金马案例分析 [J].
刘峰 ;
钟瑞庆 ;
金天 .
管理世界, 2007, (12) :106-116+135
[6]   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J].
李延喜 ;
包世泽 ;
高锐 ;
孔宪京 .
南开管理评论, 2007, (06) :55-61
[7]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 [J].
张宗新 ;
朱伟骅 .
南开经济研究, 2007, (01) :45-59+116
[8]   制度互补性与公司治理趋同 [J].
李明辉 .
经济评论, 2007, (01) :144-151+160
[9]   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控制权收益视角的实证分析 [J].
郝颖 ;
刘星 ;
林朝南 .
财经研究, 2006, (08) :81-93
[10]   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 [J].
林毅夫 ;
李志赟 .
经济研究, 2004, (02)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