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被引:120
作者
孟德友
沈惊宏
陆玉麒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县域经济; 空间耦合; 中原经济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06.002
中图分类号
F512.7 [地方交通运输概况];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 [J].
金凤君 ;
王成金 ;
李秀伟 .
地理学报, 2008, (08) :787-798
[22]   辽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J].
桑秋 ;
张平宇 ;
高晓娜 ;
辛馨 .
地理科学, 2008, (02) :150-155
[23]   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J].
刘海隆 ;
包安明 ;
陈曦 ;
张小雷 ;
张进英 .
地理学报, 2008, (04) :428-436
[24]   武汉都市圈城际联系通达性的测度与分析 [J].
刘承良 ;
丁明军 ;
张贞冰 ;
张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96-108
[25]   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莉 ;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35-1246
[26]   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J].
吴威 ;
曹有挥 ;
曹卫东 ;
徐建 ;
王玥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65-1074
[27]   湖南公路网络演变的可达性评价 [J].
张兵 ;
金凤君 ;
于良 .
经济地理, 2006, (05) :776-779+796
[28]   基于网络分析的交通网络评价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J].
麻清源 ;
马金辉 ;
张超 .
人文地理, 2006, (04) :113-116+78
[29]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 [J].
曹小曙 ;
薛德升 ;
阎小培 .
地理学报, 2005, (06) :25-32
[30]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