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两条道路”视野下的科学哲学

被引:5
作者
吕乃基
机构
[1] 东南大学科学与哲学系
关键词
两条道路; 科学哲学; 分形; 阶;
D O I
10.16573/j.cnki.1672-934x.2013.06.015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认识过程的"两条道路",关键是把握作为两条道路转折点的"最贴近的规定"。由分形理论可知,认识过程的两条道路具有普遍性。近代以降,科学的发展在整体上经历了两条道路。"两条道路"本身具有反身性。科学哲学及其与科学关系,目前所呈现出的纷争的缘由之一,在于没有区分行进于两条道路上的科学,没有觉察到科学哲学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两条道路。在第二条道路的科学和科学哲学发散的基础上,"新科学"——新的收敛正在酝酿、萌芽。中国科技哲学界在厘清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面临两大挑战和机遇:其一,发展中国的"地方性"科学哲学;其二,关注并参与"新科学"。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试论科学哲学的中国化 [J].
易显飞 .
哲学研究, 2013, (09) :122-126
[2]   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反思 [J].
桂起权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Z1) :1-12
[3]   马克思“两条道路”的科学方法论意义 [J].
吕乃基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 29 (03) :7-12
[4]   技术理性在中国——一种对技术理性的后现代解读 [J].
吕乃基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6) :471-476+481
[5]   科学技术哲学反思中的思想攻防——刘大椿教授学术访谈录 [J].
刘大椿 ;
黄婷 .
哲学分析, 2011, 2 (03) :155-168
[6]   三个世界的关系——从本体论的视角看 [J].
吕乃基 .
哲学研究, 2008, (05) :107-114+128
[7]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 [J].
蒋劲松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6, (02) :54-58
[8]   论非嵌入编码知识 [J].
吕乃基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01) :104-107
[9]  
不论.[M].(英)约翰·巴罗(JohnBarrow)著;李新洲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0]  
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M].于光远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