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哲学的中国化

被引:13
作者
易显飞 [1 ,2 ]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科学哲学; 本土化; 爱因斯坦; 现实问题; 科学哲学家;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正>在展望21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时,"科学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重要论题。这个论题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论题?其理由和根据是什么?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如何实现?这些问题十分重要,然而很少见到相关的专门论述。本文不揣冒昧,试图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在中国,科学哲学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建国前,是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奠基阶段,如所周知,科学哲学起源于分析哲学。从20年代开始,金岳霖先生便在中国传播分析哲学,并把它与中国传统哲学贯通和融合。洪谦先生是维也纳学派创始人石里克的亲传弟子,回国后"几以宣扬石里克的哲学为终身之志"(贺麟,第52页),对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诸如皮尔逊、彭加勒、汤姆孙、爱因斯坦、赫胥黎等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论述科学哲学和科学概论的著作也在国内翻译出版,为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1923年兴起的"科玄论战",对于澄清和倡导科学精神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关于科学哲学的性质和定位问题——兼论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J].
孟建伟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6) :112-118
[2]   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J].
吴彤 .
哲学研究, 2005, (05) :86-93+128
[3]   科学哲学在中国——历史、现状与未来 [J].
胡新和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5) :2-9
[4]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龚育之著, 2005
[5]  
中西智慧的贯通[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叶秀山著, 2002
[6]  
物理学的进化[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美]A·爱因斯坦(A·Einstein),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