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上之债的构造、价值和借鉴

被引:26
作者
常鹏翱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债权与物权的区分; 物上之债; 债权物权化; 法律借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物上之债是瑞士民法学理概念,它指向那些既有相对性,又能约束物权受让人的债。从产生依据上看,物上之债有法定和意定之分,无论是哪一类,物上之债通常与物权并存,并遵循法定原则、公示原则等物权法基本规范。物上之债与债权物权化的功能十分相似,但两相对比,物上之债的学理共识度更高,更易于学习和传授,更有解释力,规制机制更简单,比债权物权化更具有学理优势。基于该优势,并考虑我国民法学理对债权物权化尚未形成高度共识,再加上我国有不少与瑞士物上之债相似的法律规范,物上之债对我国有切实可行的借鉴作用。在借鉴时,重点参照意定物上之债,改进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将其适用范围扩及法律允许当事人约定与物权相关的债。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商品房预售中预告登记制度之质疑 [J].
张双根 .
清华法学, 2014, 8 (02) :68-86
[3]   债权与物权在规范体系中的关联 [J].
常鹏翱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79-97
[4]   基于债务关系之支配权 [J].
金可可 .
法学研究, 2009, 31 (02) :19-37
[5]   预告登记之性质——从德国法的有关规定说起 [J].
金可可 .
法学, 2007, (07) :108-120
[6]  
寻找新民法.[M].苏永钦;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  
民法物权.[M].王泽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  
债法原理.[M].王泽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  
中德私法研究.[M].田士永; 张双根; 王洪亮;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罗马法教科书.[M].(意)彼德罗·彭梵得(PietroBonfante)著;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