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战略重点

被引:28
作者
樊杰 [1 ,2 ,3 ,4 ]
梁博 [1 ,2 ,3 ]
郭锐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区域协调发展; 国土空间格局; 菱形区; 城镇化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01.00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T"字形为空间结构组织骨架,实施了东中西、四大板块和主体功能区等多个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发生着重要变化。文章采用以菱形区为核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分析方法,阐释了1980年以来各区域的人口、GDP、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的变化,试图综合刻画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变化的基本特征,并讨论了新时代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战略重点。分析表明:我国人口仍在向菱形顶点区域集聚,GDP却已经开始由菱形顶点区域分散,而由菱形顶点区域包围的菱形内部区域的GDP比重开始增长;菱形区域因集中在城市化区域表现为局部小范围的环境超载,而菱形外部区域因自然条件较差而导致资源环境超载面积占比很大。未来,我国在新时代迈向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中仍应走节点区域极化、优先发展菱形顶点区域,通过菱形顶点区域带动菱形内部区域发展、进而带动菱形外部区域发展的发展路径。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方面,以"T"字形为主轴,在"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以长三角为龙头连接西南和西北的发展轴带,并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的西南纵深发展轴,逐步发展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圆心,面向东南沿海辐射东南亚的扇型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   成渝城市群的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J].
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
肖金成 ;
汪阳红 ;
欧阳慧 ;
张燕 .
中国发展观察, 2016, (13) :53-56
[3]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J].
樊杰 ;
刘汉初 .
经济地理, 2016, 36 (01) :1-9
[4]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配置理论创新与“十三五”规划的应对策略 [J].
樊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1) :1-12
[5]   环渤海-京津冀-首都(圈)空间格局的合理组织 [J].
樊杰 ;
周侃 ;
陈东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1) :70-79
[6]   中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15, 35 (10) :1207-1219
[7]   长江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与态势的判断 [J].
陈雯 ;
闫东升 ;
孙伟 .
地理研究, 2015, 34 (03) :397-406
[8]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 [J].
樊杰 ;
王亚飞 ;
汤青 ;
周侃 .
地理科学, 2015, 35 (01) :1-10
[9]   经济地理学与空间治理 [J].
刘卫东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109-1116
[10]   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科学基础与框架体系 [J].
方创琳 .
经济地理, 2013, 33 (1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