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1990—2012

被引:17
作者
赵文军
机构
[1]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四重分解; 数据包络分析; 方差分解; 核密度估计;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5.06.007
中图分类号
F249.21 [劳动力];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1990—2012年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特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四重分解,借助方差分解法和核密度估计法,探讨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省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中,技术进步、物质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都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多数省区技术效率的变化具有负面影响,几乎在所有省区中物质资本深化的贡献都最大;物质资本深化是造成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差距持续扩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深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有限;省区物质资本深化贡献差异和技术效率贡献差异是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也是此期间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趋于收敛的主要原因;此期间我国劳动生产率的高水平"俱乐部"逐渐消失,省区劳动生产率分布从"双峰"状演进为"单峰"状,这主要是由物质资本深化主导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1985010年 [J].
高毅蓉 ;
袁伦渠 .
经济问题探索, 2014, (06) :54-59
[2]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散的源泉:资本深化还是效率改进? [J].
郭玉清 ;
姜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7) :38-52+65
[3]   区域经济差异、生产率的分解及收敛分析 [J].
魏下海 ;
李树培 .
财经问题研究, 2009, (05) :32-39
[4]   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 [J].
高帆 ;
石磊 .
管理世界, 2009, (01) :49-60+71
[5]   两种增长核算方法的比较——兼论中国地区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J].
彭国华 .
南方经济, 2008, (07) :14-22+44
[6]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 [J].
史丹 ;
吴利学 ;
傅晓霞 ;
吴滨 .
管理世界, 2008, (02) :35-43
[7]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6, (09) :12-22+95
[9]   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再检验:要素积累抑或TFP [J].
李静 ;
孟令杰 ;
吴福象 .
世界经济, 2006, (01) :12-22
[10]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