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形成机理与宏观效应

被引:16
作者
李建军
乔博
胡凤云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拉姆齐模型; SVAR模型;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5.11.003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从影子银行形成机理出发,将拉姆齐模型引入信贷条件,发现影子银行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能够起到增加社会产出的作用。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以及GDP等宏观经济指标进行SVAR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融资的有效补充,但其冲击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较短,且促进作用有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中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抑制的产物,随着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影子银行的特征会逐渐从融资性向交易性过渡,因此,应该加强宏观审慎框架与政策协调机制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9+105 +10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王振 ;
曾辉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12) :58-67
[2]   中国影子银行的演进发展与风险评价 [J].
何国华 ;
叶敏文 ;
李涛 .
投资研究, 2014, 33 (12) :4-14
[3]   中国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影响与应对 [J].
李建军 ;
薛莹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8) :117-130
[4]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J].
裘翔 ;
周强龙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91-105
[5]   金融深化改革加速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审视与管理 [J].
王曼怡 ;
张译文 .
经济学动态, 2014, (02) :84-90
[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成本与影子信贷市场发展 [J].
李建军 ;
胡凤云 .
宏观经济研究, 2013, (05) :7-11
[7]   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外延 [J].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 .
金融发展评论, 2012, (08) :61-76
[8]   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思考及建议 [J].
王勇 ;
韩雨晴 .
国际金融, 2012, (05) :66-69
[9]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研究 [J].
李蔚 ;
苏振天 .
学术界, 2012, (04) :59-65+284
[10]   影子银行系统成因 现状 问题和治理监管策略 [J].
范琨 .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2, (04)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