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赋权”迈向“集体赋权”与“个体赋能”:21世纪以来中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路径反思

被引:35
作者
孙中伟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劳动权益; 劳工政策; 集体赋权; 个体赋能; 农民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105 ;
摘要
21世纪以来,个体赋权构成了中国劳工权益保护的主要路径。个体赋权建立在短缺经济和生存劳权的基础之上。随着中国商品市场从短缺到充裕、劳动市场由充裕到短缺的转型,劳工权益诉求也从"生存"转向"发展",个体赋权面临诸多局限,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劳工结构和权益诉求变化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中国劳工权益保护应当进行路径转变,从保障基本生存权调整为保障发展权,使劳工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这需要同时提高工人结社能力与结构能力。为此,本文在综合以往理论以及结合劳工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劳工权益保护的"权-能"模型,并指出未来中国劳工权益保护的路径,应该从个体赋权迈向集体赋权与个体赋能。农民工的个体赋能应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0+47 +4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劳动法执行中的“次标准”——基于2006-2010年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调查 [J].
郑广怀 ;
孙中伟 .
社会科学, 2011, (12) :90-100
[2]   最低工资标准与农民工工资——基于珠三角的实证研究 [J].
孙中伟 ;
舒玢玢 .
管理世界, 2011, (08) :45-56+187
[3]   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 [J].
万向东 ;
孙中伟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 (03) :171-181
[5]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J].
蔡禾 .
开放时代, 2010, (09) :37-45
[6]   劳工权益与安抚型国家——以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为例 [J].
郑广怀 .
开放时代, 2010, (05) :27-38
[7]  
农民工: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J]. 潘毅,卢晖临,严海蓉,陈佩华,萧裕均,蔡禾.开放时代. 2009(06)
[8]   当前改善我国劳动政策的思路与对策 [J].
吴忠民 .
教学与研究, 2009, (02) :5-11
[9]   利益受损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行为研究——基于珠三角企业的调查 [J].
蔡禾 ;
李超海 ;
冯建华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1) :139-161+245
[10]   农民工劳动权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J].
谢勇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4) :68-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