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窃概念的界定及其私法责任研究

被引:25
作者
王坤
机构
[1]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关键词
剽窃; 不当署名; 正向剽窃; 反向剽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剽窃是一种混淆作品或作品中部分要素出处的行为。在著作权法上,剽窃与署名权联系在一起,剽窃行为的要害就在于不当署名。剽窃行为可能损害作者的私益,必然损害社会公益,因而需要被全部纳入到著作权法的规制范围。但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则需要考虑剽窃者的主观过错、剽窃后果等各种因素,予以灵活处置。只有这样,才能够遏制愈演愈烈的剽窃行为,又不致于引发文滥诉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96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驱逐搅乱著作权法的概念:“剽窃” [J].
解亘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1) :20-28
[2]   作品概念的科学建构及其在著作权法上的意义 [J].
王坤 .
知识产权, 2010, 20 (06) :82-88
[3]   论学术抄袭的两面性:以学术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分为视角 [J].
齐爱民 ;
周伟萌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6 (06) :86-92
[4]   学术不端与知识产权——以学术剽窃及其治理为视角 [J].
杨利华 ;
冯晓青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6 (06) :93-98
[5]   著作人格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J].
王坤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6) :38-46
[6]   知识产权对象中存量知识、增量知识的区分及其功能 [J].
王坤 .
浙江社会科学, 2009, (07) :54-59+53+127
[7]   学术剽窃和法律内外的对策 [J].
方流芳 .
中国法学, 2006, (05) :155-169
[8]   浅析如何判定剽窃、抄袭 [J].
于世平 .
人民司法, 1998, (11) :14-15
[9]   论抄袭的认定 [J].
王毅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5) :63-66
[10]  
TRIPS协定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