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陷阱、自主创新与经济赶超

被引:7
作者
魏枫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模仿陷阱; 赶超; 收入倍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112 [世界经济概况];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向外模仿与自主研发,基于此种典型化事实,我们发展了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引进又可自主研发的经济增长模型,并从技术进步的视角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丰富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关于赶超的解释。围绕模仿陷阱的概念,我们详细论述了发展中国家欲实现经济赶超的路线图,以及中国新时期所提的收入倍增战略的阶段最优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 [J].
魏枫 ;
樊士德 .
中国软科学, 2010, (04) :50-61
[2]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 [J].
赵志耘 ;
吕冰洋 ;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7, (11) :18-31
[3]   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 [J].
龚刚 ;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07, (04) :53-66
[4]   教育、创新与经济增长 [J].
陈晓光 .
经济研究, 2006, (10) :18-29
[5]   比较优势原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J].
张玉柯 ;
马文秀 .
太平洋学报, 2001, (01) :91-96
[6]   论台湾的基本工资调整 [J].
林长华 .
台湾研究集刊, 1992, (04) :40-45
[7]   日本劳动力价格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长期趋势 [J].
王新奎 .
世界经济, 1989, (11) :47-53
[9]  
作为制度创新过程的经济改革[M]. 格致出版社 , 姚洋, 2008
[10]  
Are there diminishing returns to R&D?[J] . Jakob B. Madsen. Economics Letters .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