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

被引:182
作者
赵志耘 [1 ]
吕冰洋 [2 ]
郭庆旺 [3 ]
贾俊雪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动态融合; 生产函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投入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率低,是低效的。为研究这个结论是否成立,本文构建一个区分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提出判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三个基本命题。结合这三个命题,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中过去和目前都存在着明显的体现在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1990—2005年间该形式的技术进步率至少在5.1%—6.0%以上,并且中西部地区这种技术进步并不必然低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说明,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高投入式增长并非一定是低效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2]   物化性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J].
黄先海 ;
刘毅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4) :52-60
[3]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J].
李德水 .
求是, 2005, (21) :21-24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5]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4) :5-14
[6]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7]   所有制形式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 [J].
谢千里 ;
罗斯基 ;
郑玉歆 ;
王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03) :5-17
[8]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
[9]  
中国资本积累[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吕冰洋, 2007
[10]  
传统与现代之间[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刘世锦等,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