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76
作者
冯仕政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阶级分析; 分层研究; 社会不平等; 范式转换;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08.05.010
中图分类号
D663 [阶级、阶层];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针对近年来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学呼声的重返阶级分析主张,本文从阶级分析和分层研究两种范式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形势的变迁,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返阶级分析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的讨论虽有涉及,但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本文认为,阶级分析和分层研究两大范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关于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假设是冲突论的,认为社会不平等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权力强制的结果;而后者是功能论的,认为社会不平等是社会整体的需要和自由竞争的结果。因此,前者更关注社会剥夺和集体抗争,后者更关注地位获得和"市场形势"。鉴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社会形势日趋紧张,只有重新引入阶级分析视角,才能对中国社会不平等的结构和形成做出更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28+246 +246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 [J].
吴晓刚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38-65+242
[2]   社会结构与阶级的生产 结构紧张与分层研究的阶级转向 [J].
仇立平 ;
顾辉 .
社会, 2007, (02) :26-51
[3]   国家、市场与制度变迁——1981-2000年南街村的集体化与政治化 [J].
冯仕政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24-59+243
[4]   阶级分层: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另一种解读——基于学理层面思考的中国阶级分层 [J].
仇立平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58-64
[5]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 [J].
冯仕政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 (01) :122-132
[6]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 [J].
边燕杰 ;
李路路 ;
李煜 ;
郝大海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100-109+207
[7]   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 [J].
仇立平 .
社会, 2006, (04) :23-42+206
[8]   行动力与制度限制:都市运动中的中产阶层 [J].
陈映芳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1-20+242
[9]   单位分割与集体抗争 [J].
冯仕政 .
社会学研究, 2006, (03) :98-134+244
[10]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J].
沈原 .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13-3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