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官员“微腐败”的生成机理、发展逻辑及其多中心治理

被引:19
作者
李靖
李春生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基层官员; “微腐败”; 生成机理; 发展逻辑; 多中心治理;
D O I
10.16133/j.cnki.xxlt.2018.07.009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随着我国反腐工作向纵深发展,基层官员"微腐败"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从生成机理上看,我国基层官员从权力的支撑、物质的吸引、心理的诱导、动机的触发、"同盟"的达成以及腐败的发生等六个维度经历了"微腐败"潜藏期、"微腐败"酝酿期和"微腐败"激发期三个阶段,其"微腐败"呈现出纵深倾向和规模倾向的"裂变式"扩散的发展逻辑。同时,我国基层官员"微腐败"还由于法律失位、监督失效以及制度失灵而陷入治理困境,因此,必须在法律规定框架下构建以党委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群众为协同和以基层社会组织为支撑的多中心反腐模式,并且应在各主体相互平等、彼此配合以及动态协同基础上根治基层官员"微腐败",形成良性的动态腐败治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农村基层集体贪腐形成的内在逻辑——以海南省C县土地贪腐案为例 [J].
王郅强 ;
史懿吉 .
公共管理学报, 2017, 14 (04) :54-63+155
[2]   我国基层腐败特点及其生成机理解析 [J].
定明捷 ;
史健 .
观察与思考, 2016, (09) :75-84
[3]   地方政府的非正式权力结构及其经济影响 [J].
刘明兴 ;
张冬 ;
钱滔 ;
章奇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5) :26-52+242
[4]   腐败裂变式扩散:一种社会交换分析 [J].
陈国权 ;
毛益民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 (02) :5-13
[5]   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组织腐败的衍变过程、机制与干预:基于心理社会微观视角的分析 [J].
谭亚莉 ;
廖建桥 ;
李骥 .
管理世界, 2011, (12) :68-77
[6]   从腐败机理上创新反腐体制 [J].
徐松竹 .
领导科学, 2002, (22) :48-49
[7]   腐败行为与“相对剥夺感”——官员腐败的社会心理机制透视 [J].
罗桂芬 .
中国行政管理, 1997, (05) :17-18
[8]  
公共行政中的价值观与美德.[M].弗里斯;金判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9]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美]A·班杜拉(Albert Bandura) 著;林颖等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著;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