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合约关系的实质、运行机理及风险防范——基于现代金融理论的一般分析

被引:17
作者
易宪容 [1 ]
郑丽雅 [2 ]
何人可 [3 ,1 ]
机构
[1] 青岛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
[2]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3] 青岛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金融交易; 大数据; “去信用化”; 金融科技; 区块链;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9.05.004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金融交易都是通过合约的形式来完成。金融就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金融科技的本质同样如此,只不过是用技术化的方式给信用的风险定价,并由此创造出新形态的金融服务。这是现代金融发展的重大进步。金融科技的本质特征是以技术化的方式"去信用化",但这种"去信用化"是建立在前置化预设规则基础上的。在法定货币下的金融科技,无论是以大数据为主导的网络平台,还是智能投资和算法交易等,其价值交换的电子化、数字化及自动化,很容易以技术化的方式进行监管套利。在算法货币下的金融科技,其本质特征是用区块链技术给信用的风险定价,以此来代替传统的信用关系,并创造出看上去客观化的智能合约及数字货币,但区块链前置化预设规则的信用是不确定的。这两个方面正是引发金融科技风险的根源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J].
徐忠 ;
邹传伟 .
金融研究, 2018, (11) :1-16
[2]   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及金融风险——基于现代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 [J].
易宪容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11) :9-16+40
[3]   数据智能的算法权力及其边界校勘 [J].
段伟文 .
探索与争鸣, 2018, (10) :92-100+143
[4]   智能投资顾问模式中的主体识别和义务设定 [J].
高丝敏 .
法学研究, 2018, 40 (05) :40-57
[5]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 [J].
周仲飞 ;
李敬伟 .
法学研究, 2018, 40 (05) :3-19
[6]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社会特性与监管创新 [J].
许多奇 .
法学研究, 2018, 40 (05) :20-39
[7]   十九大报告新金融政策的相关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J].
易宪容 .
江海学刊, 2018, (01) :85-91+238
[8]   金融的本源、本质及危机 [J].
易宪容 .
探索与争鸣, 2017, (12) :26-29
[9]   金融科技的内涵、实质及未来发展——基于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 [J].
易宪容 .
江海学刊, 2017, (02)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