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29
作者
孙鹏飞 [1 ,2 ]
单秀娟 [2 ]
吴强 [2 ]
陈云龙 [2 ]
金显仕 [2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2] 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莱州湾及黄河口; 鱼类群落; 优势种; 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2 [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估];
学科分类号
090803 ;
摘要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9个航次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共捕获鱼类62种,隶属于11目、34科、53属,主要由暖水种和暖温种组成,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37种),其次是鲉形目(7种)和鲽形目(6种)。春季优势种包括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鲱衔(Callionymus benitegur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和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0.8%;夏季包括矛尾鰕虎鱼、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鲱衔和短吻红舌鳎,占总渔获量的68.1%;秋季包括矛尾鰕虎鱼、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鳀(Engraulis japonic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斑鰶、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矛尾复鰕虎鱼,占总渔获量的87.1%。平均单位时间渔获量存在显著季节变化,以秋季最高(22.63kg/h),其次是夏季(16.75kg/h),春季最低(1.29kg/h)。春季(5月)平均单位时间渔获量为0.69kg/h,为1959年、2003年、2006年和2008年春季(5月)的0.3%、0.3%、1.7%和541.2%,鱼类资源量虽有所回升,但总体呈大幅下降的趋势。鱼类种类数、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夏季较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但是以渔获尾数计算的均匀度指数,夏季最大,春季最小,以渔获量计算的均匀度指数则相反,且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表层盐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
引用
收藏
页码:367 / 3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2010年莱州湾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J].
李凡 ;
吕振波 ;
魏振华 ;
王田田 ;
徐炳庆 ;
王忠全 .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20 (01) :137-147
[2]   渤海鱼类群落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 [J].
张波 ;
李忠义 ;
金显仕 .
水产学报, 2012, 36 (01) :64-72
[3]   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 [J].
刘义豪 ;
杨秀兰 ;
靳洋 ;
汤宪春 ;
白艳艳 ;
孙珊 ;
陶慧敏 ;
谷伟丽 ;
王国华 .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32 (04) :1-5
[4]   小黄鱼洄游路线分析 [J].
徐兆礼 ;
陈佳杰 .
中国水产科学, 2009, 16 (06) :931-940
[5]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J].
金显仕 ;
单秀娟 ;
郭学武 ;
李显森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761-4772
[6]   渤海莱州湾渔业资源综合修复初探 [J].
王广成 ;
王权 .
齐鲁渔业, 2008, (10) :43-44
[7]   长江口九段沙水域环境及生物体内多氯联苯分布 [J].
孙振中 ;
戚隽渊 ;
曾智超 ;
张玉平 ;
孙骥 ;
郝永梅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3) :92-97
[8]   长江口近海鱼类多样性的年际变化 [J].
李建生 ;
李圣法 ;
丁峰元 ;
程家骅 .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04) :637-643
[9]   山东半岛南部水域春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J].
金显仕 .
水产学报, 2003, (01) :19-24
[10]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时空格局与优势种特征研究[J]. 朱鑫华,缪锋,刘栋,线薇薇.海洋科学集刊. 2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