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5 条
中国生产率争论:方法的局限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
被引:26
作者:
于永达
[1
]
吕冰洋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1864
中图分类号:
F014.1 [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贡献度判断,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然而,由于实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现有研究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判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索洛余值法的缺陷是存在非体现技术进步、规模收益不变、要素产出弹性不变和单方程假定;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缺陷是不能剔除随机因素的影响;随机生产前沿方法的缺陷是先验地确定随机误差项的概率分布形式。并且,这些方法都难以解决地区经济的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问题。从未来的研究方向看,对中国生产率研究可能会更多地转向对体现式技术进步的分析,以及用空间计量技术解决经济变量空间相关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53+161
+161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