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

被引:191
作者
彭春艳
罗怀良
孔静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关键词
秸秆; 资源量估算; 草谷比; 利用;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8 [农产品的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该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中国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取值、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中国作物秸秆主要利用方式、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研究结论认为:(1)广义的秸秆资源包括田间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田间秸秆量的估算采用作物经济产量与收获指数或草谷比来计算转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量的估算多采用比重法。(2)目前对主要作物草谷比的取值以及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尚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不同作物草谷比取值差异较大,同类作物受自然条件、品种差异、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生长环境、播种面积、估算精度等因素不同,中国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有年际差异和年内差异。(3)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秸秆还田、秸秆作饲料、秸秆作能源、秸秆作工业原料和秸秆栽培食用菌,但目前作物秸秆利用效果尚难令人满意。秸秆资源利用仍存在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该文对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进一步规范秸秆资源量的估算范畴,准确测量和确定各地作物草谷比,探索秸秆资源利用与主体产业的结合方式,拓展相关产业。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 [J].
李飞跃 ;
汪建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4) :1-7
[2]   秸秆发电技术及效益分析 [J].
董一真 ;
刘强 .
能源与环境, 2013, (03) :39-41
[3]   中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现状与发展 [J].
吕开宇 ;
仇焕广 ;
白军飞 ;
徐志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3) :171-176
[4]   实例探讨秸秆综合利用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胡兵 .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 32 (12) :44-45+63
[5]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 [J].
韦茂贵 ;
王晓玉 ;
谢光辉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 (06) :32-44
[6]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 [J].
王晓玉 ;
薛帅 ;
谢光辉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 (01) :1-8
[7]   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估算 [J].
顾克军 ;
张斯梅 ;
许博 ;
张恒敢 ;
杨四军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01) :32-36
[8]   咸宁市秸秆资源潜力估算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J].
聂飞 ;
王宇波 .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 (24) :5075-5078
[9]   添加秸秆碳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原生动物丰富度的影响 [J].
张四海 ;
曹志平 ;
胡婵娟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 (06) :1283-1288
[10]   以食用菌种植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 [J].
丁强 ;
王鸿磊 ;
邹积华 ;
崔从光 ;
宋俊芬 ;
慕美财 ;
高民 ;
马云飞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7) :16525-16526+1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