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被引:8
作者
唐仲霞 [1 ,2 ]
王有宁 [1 ]
马占杰 [1 ]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2] 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地区;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 核心边缘结构;
D O I
10.16229/j.cnki.issn1001-7542.2009.02.02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要靠对区域线性分布的旅游精品项目的共建与打造来推动,使旅游精品项目成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和最佳平台.西部地区也存在着不少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的发展契机,文章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也论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兼与靳诚等同志商榷 [J].
宋子千 .
旅游学刊, 2008, (02) :46-50
[2]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J].
张慧霞 ;
刘斯文 .
经济地理, 2006, (04) :714-716+720
[3]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和开拓研究 [J].
陶卓民 ;
卢亮 .
经济地理, 2005, (05) :728-731+739
[4]   川黔渝三角旅游区联动开发研究 [J].
邱继勤 ;
朱竑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2) :78-82
[5]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 [J].
杨新军 ;
马晓龙 .
人文地理, 2004, (01) :76-81
[6]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J].
吴泓 ;
顾朝林 .
经济地理, 2004, (01) :104-109
[7]   旅游形象口号的作用机理与创意模式初探 [J].
李燕琴 ;
吴必虎 .
旅游学刊, 2004, (01) :82-86
[8]   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构建中的鄂西与渝东区域整合 [J].
曹诗图 ;
崔进 ;
郑宇飞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03) :94-97
[9]   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 [J].
尹贻梅 ;
邢相勤 ;
刘志高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04) :54-58
[10]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 [J].
陶伟 ;
戴光全 ;
不详 .
人文地理 , 2002, (04)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