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中国碳排放强度收敛性的实证检验

被引:14
作者
王艺明
张佩
蔡昌达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俱乐部收敛; log t检验; 逻辑排序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基于Philips和Sul(2007,2009)提出的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对我国1995—2011年间的碳排放强度的收敛性及其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上显著发散,但存在三个收敛俱乐部。根据逻辑排序模型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初始能源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等都是俱乐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必须从节能和技术的转变入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相同的碳排放收敛趋势的地区,则应该充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治理由于碳排放增加而造成的污染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 [J].
申萌 ;
李凯杰 ;
曲如晓 .
世界经济, 2012, 35 (07) :83-100
[2]   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 [J].
孙耀华 ;
仲伟周 ;
庆东瑞 .
财贸研究, 2012, 23 (03) :1-7
[3]   生产中碳排放效率长期决定及其收敛性分析 [J].
魏梅 ;
曹明福 ;
江金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9) :43-52+81
[4]   碳排放收敛性:理论假说和中国的经验研究 [J].
许广月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9) :31-42
[5]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J].
林伯强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66-78
[6]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7]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J].
王群伟 ;
周鹏 ;
周德群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1) :45-54
[9]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
[10]  
中国CO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 冯相昭,邹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