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财产的界定及刑法保护

被引:30
作者
田宏杰 [1 ,2 ]
肖鹏 [3 ]
周时雨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
[3]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网络; 虚拟财产; 债权; 刑法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客观性、虚拟性和现实性,是存在于网络空间之中,用数字化的形式模拟现实世界,能够满足人们一定需要并具有交易可能性的电磁记录。它在民法上的权利属性是一种特殊的债权,其中虚拟物是一种不可挂失的债权凭证,网络服务账号是一种可以挂失的债权凭证。盗窃网络服务账号的,如果仅盗窃而并未使用或处分,则不按照犯罪处理;使用或处分的,构成诈骗罪。在盗窃网络服务账号同时取得虚拟物的,在实际处分时记入犯罪数额,并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如果仅盗窃而未处分的,对虚拟物的部分最多构成犯罪未遂。单纯盗窃虚拟物的,仅凭盗窃行为,不需要后续进行处分即可构成盗窃罪既遂。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盗窃“流量包”等虚拟财产如何适用法律 [J].
赵文胜 ;
梁根林 ;
曲新久 ;
张新宪 ;
董晓华 ;
罗欣 ;
吴新华 ;
赵阳 .
人民检察, 2014, (04) :41-46
[2]   虚拟财产继承的理论与立法问题 [J].
梅夏英 ;
许可 .
法学家, 2013, (06) :81-92+175
[4]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J].
于志刚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109-126+222
[5]   侵犯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研究 [J].
赵秉志 ;
阴建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4) :151-159
[7]   也论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性质——与刘明祥教授商榷 [J].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08, (01) :91-108
[8]   现代的新财产分类及其启示 [J].
徐国栋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6) :49-53+115
[9]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J].
石先钰 ;
陶军 ;
郝连忠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5, (04) :114-119
[10]   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 [J].
张明楷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 (03) :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