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安全视角下国家边界的“三重功能”及其优化组合

被引:34
作者
胡志丁 [1 ,2 ,3 ]
骆华松 [2 ,3 ]
李灿松 [2 ,3 ]
张伟 [2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云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
[3] 云南师范大学边疆研究所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国家边界; 次区域合作; 传统边境安全; 非传统边境安全;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2.03.029
中图分类号
K901.4 [政治地理学、地缘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国家边界长期以来都是政治地理学研究中的突出主题。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涌现大量毗邻国家之间的次区域合作,同时非传统边境安全异常突起。为此,国家边界由单一的维护传统边境安全的功能转变为同时维护传统边境安全、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及保障非传统边境安全的三重功能。这三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且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化。在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形成梯级决策模式、合理定量化评估及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协调机构来优化组合国家边界的"三重功能"的优化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次区域合作研究方向的变迁及其重新审视 [J].
胡志丁 ;
骆华松 ;
熊理然 ;
张伟 .
人文地理, 2011, 26 (01) :61-65
[2]   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 [J].
胡志丁 ;
骆华松 ;
夏显芳 ;
阳茂庆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 (02) :34-41
[3]   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 [J].
王亮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601-608
[4]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新探 [J].
胡志丁 ;
骆华松 ;
侯钰 .
世界地理研究, 2009, 18 (01) :19-26
[5]   新形势下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J].
贾作林 .
科学社会主义, 2008, (05) :96-100
[6]   东北亚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地区合作 [J].
娄伟 ;
滕松艳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5) :15-18
[7]   经济自由与非传统安全——基于拉丁美洲经济研究 [J].
张学勇 ;
金雪军 .
拉丁美洲研究, 2007, (01) :47-51
[8]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关系学意义解读 [J].
王士录 .
当代亚太, 2006, (12) :3-11
[9]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信任度研究 [J].
黎尔平 .
东南亚研究, 2006, (05) :38-42
[10]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J].
李郇 ;
徐现祥 .
地理研究, 2006, (05) :79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