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区域合作研究方向的变迁及其重新审视

被引:7
作者
胡志丁 [1 ,2 ]
骆华松 [2 ]
熊理然 [2 ]
张伟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研究方向; 重新审视;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1.01.006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区域间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短短20年的发展中,次区域合作研究经历了三次研究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第二次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非经济效应研究;第三次是次区域合作的非经济影响因素及非经济领域合作研究。三次研究方向的转变都有其深刻的背景,体现了次区域合作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对次区域合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次区域合作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其相互影响、理论解释和次区域合作的均衡等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 [J].
胡志丁 ;
骆华松 ;
夏显芳 ;
阳茂庆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 (02) :34-41
[2]   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J].
叶贵 .
东南亚纵横, 2009, (11) :53-57
[3]   中国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 [J].
李霞 .
东南亚纵横, 2008, (06) :29-32
[4]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大国竞争及影响 [J].
马燕冰 ;
张学刚 .
国际资料信息, 2008, (04) :15-20
[5]   浅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J].
黄琰婷 .
东南亚纵横, 2007, (09) :23-27
[6]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展、障碍与出路 [J].
张锡镇 .
南洋问题研究, 2007, (03) :1-10
[7]   东北亚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地区合作 [J].
娄伟 ;
滕松艳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5) :15-18
[9]   中国海关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对策 [J].
刘小龙 ;
李平 ;
王元喜 .
经济研究参考, 2007, (02) :46-49
[10]   中俄毗邻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初探 [J].
李传勋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 (06) :49-5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