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的增长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

被引:73
作者
侯新烁 [1 ]
张宗益 [2 ]
周靖祥 [3 ]
机构
[1]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3] 湘潭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CRR)
关键词
经济结构与增长; 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溢出效应;
D O I
10.19985/j.cnki.cassjwe.2013.05.007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以转变经济结构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过测算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和识别经济结构变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并对结构变迁的内生机理进行解释。研究发现:经济结构是影响经济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构向量存在交互作用,区域"块块"经济增长过程的实现并非孤立的系统;表征经济结构的部分关键变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政策含义是:在区域空间经济发展转变过程中,省(市)政府在结构调整时需重塑对"诸侯经济单位"的主动性和被动适应性特质的认识,为实现联动发展目标要通盘考虑其余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111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31]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32]   我国地区间财税的失衡及其矫正——以产业结构为视角对三大地区财税收入差异的经济分析 [J].
王金秀 .
财贸经济, 2007, (06) :57-62
[33]   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世界经济, 2007, (05) :52-64
[34]   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 [J].
王欣 ;
吴殿廷 ;
王红强 .
城市发展研究, 2006, (03) :55-59
[35]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J].
何江 ;
张馨之 .
南方经济, 2006, (05) :44-52
[36]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37]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 [J].
冉光和 ;
李敬 ;
熊德平 ;
温涛 .
中国软科学, 2006, (02) :102-110
[38]   合理调整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的比例关系,增强通过政府消费来改善公共服务的能力 [J].
卢中原 .
经济研究参考, 2006, (56) :49-49
[39]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J].
林光平 ;
龙志和 ;
吴梅 .
经济学(季刊), 2005, (S1) :67-82
[40]   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J].
陈晓光 ;
龚六堂 .
经济学(季刊), 2005, (02) :58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