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

被引:145
作者
李小平
卢现祥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结构变动; 生产率增长; 结构红利假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本文使用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在1985~2003年的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得到三个基本的结论:第一,如果不考虑Verdoorn效应,估算结果有可能产生误差。生产要素从低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转移到高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有利于生产率的增长,反之相反。第二,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并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制造业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中,劳动和资本要素并没有向高生产率增长率的行业流动。第三,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更偏向于“yeast-process”而不是“mushroom-process”。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2]   中国工业资本收益率的测算与地区、行业结构分析 [J].
樊潇彦 .
世界经济, 2004, (05) :48-57
[3]   中国工业的结构调整、效率与劳动配置 [J].
王德文 ;
王美艳 ;
陈兰 .
经济研究, 2004, (04) :41-49
[4]   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J].
吕铁 .
管理世界, 2002, (02) :87-94
[5]   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 [J].
蔡晳 ;
王德文 .
经济研究, 1999, (10) :62-68
[6]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 [J].
胡永泰 .
经济研究, 1998, (03) :33-41
[7]  
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军著, 2005
[8]  
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京文,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