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其破解

被引:42
作者
向燕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
关键词
认罪认罚; 效率; 法治原则; 协商性司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两年试点期限即将届满,当前试点的司法实践面临着提高司法效率与遵守法治原则的两难困境。只有深刻把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协商性司法"的本质,从协商性司法的共同逻辑出发进行制度构建,才能妥善解决二者的矛盾。比较协商性司法"效率型"与"规范型"这两大基本模式,可以发现,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应采取法规范型的协商程序,但借鉴的过程不可忽略协商性司法"利益共享"的核心要素。根据我国刑事诉讼的结构特征与新时期刑事诉讼面临的新问题,我国应继续推进轻罪案件"去羁押化"、"去层级化"与"扩大审前分流"三项改革,并在坚持法治原则底线的前提下构建有限度的控辩协商程序,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9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J].
孙长永 .
法学研究, 2018, 40 (01) :167-187
[2]   英国认罪协商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J].
裴炜 .
比较法研究, 2017, (06) :118-139
[4]   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J].
高通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3) :152-172
[5]   2016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及2017年预测 [J].
靳高风 ;
王玥 ;
李易尚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3 (02) :1-9
[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17, (01) :35-52
[7]   美国有罪答辩的事实基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J].
史立梅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7, 25 (01) :31-42+172
[8]   认罪认罚从宽的理论审视与制度完善 [J].
熊秋红 .
法学, 2016, (10) :97-110
[9]  
德国刑事协商制度新论.[J].托马斯·魏根特;琚明亮;.研究生法学.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