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理论反思——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运行经验的考察

被引:347
作者
陈瑞华 [1 ,2 ]
机构
[1] 国家“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
[2]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关键词
刑事速裁; 认罪认罚从宽; 认罪自愿性; 认罪协商; 量刑程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全面推行"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总结和参考刑事速裁程序的试点经验,做出一些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的制度安排。改革者有可能面临"认罪"与"认罚"的同步性、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控辩协商的幅度、未决羁押制度的制约、法庭审理的对象、被害人赔偿问题的处理等一系列新的难题。对于这些难题,可以参考刑事速裁程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新的改革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刑事速裁一审终审呼声渐高.[N].丁国锋;徐晓红;张定森;.法制日报.2015,
[2]  
刑事速裁:“简”程序不“减”权利.[N].窦玉梅;.人民法院报.2015,
[3]  
授权“两高”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N].张先明;.人民法院报.2014,
[4]   美国辩诉交易程序与意大利刑事特别程序之比较(下) [J].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1995, (04) :28-31+52
[5]  
正义的妥协 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兴起.[J].马明亮;.中外法学.2004, 01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读本.[M].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
[7]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陈瑞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陈瑞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