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351
作者
于建嵘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维权抗争; 社会泄愤事件; 社会骚乱; 转化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1.4 [治安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603 ; 0838 ;
摘要
本文从群体性事件标准和类型划分入手,将中国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划分为维权行为、社会泄愤事件、社会骚乱、社会纠纷和有组织犯罪五类,并着重研究了维权事件、泄愤事件和骚乱事件的基本特征,认为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并分析了其转化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160 +1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 [J].
于建嵘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1) :1-5
[2]   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 [J].
朱力 .
学海, 2009, (01) :69-78
[3]   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发展 [J].
于建嵘 ;
裴宜理 ;
阎小骏 .
南风窗, 2008, (20) :30-32
[4]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 [J].
于建嵘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 (01) :4-9
[5]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 [J].
王战军 .
政法学刊, 2006, (05) :9-13
[6]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 [J].
王来华 ;
陈月生 .
理论与现代化, 2006, (05) :80-84
[7]   群体性事件与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J].
邱泽奇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5) :54-59+96
[8]   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J].
于建嵘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49-55
[9]  
社会心理学[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沙莲香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