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机制及政策绩效分析

被引:20
作者
陈会广 [1 ]
崔娟 [1 ,2 ]
陈江龙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2]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力机制; 政策绩效;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本研究以常州市为例,观察经济社会驱动因子与耕地保护政策作用的机制,研究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中哪些经济社会驱动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如何,并从中发现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政策调整,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强化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检验了常州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农副产品价格以及耕地保护制度等经济社会因子在耕地数量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等驱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农副产品价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作用相反,且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在不同时期的制度绩效不同,1997年以后的政策比之前的政策在保护耕地的作用更有效一些。中国政府基于现实条件的理性选择应是,实施积极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加强土地调控。
引用
收藏
页码:807 / 8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J].
陈利根 ;
龙开胜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4) :4-10
[2]   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J].
龙开胜 ;
陈利根 .
资源科学, 2007, (04) :139-145
[3]   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分析 [J].
吴冬梅 ;
陈会广 ;
牟燕 .
资源与产业, 2007, (02) :47-50
[4]   中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资源保护:从两难到双赢 [J].
谭荣 ;
曲福田 .
管理世界, 2006, (12) :50-59+66
[5]   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动力机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J].
唐常春 ;
陈烈 ;
魏成 .
资源科学, 2006, (05) :43-49
[6]   中国耕地数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J].
孙燕 ;
林振山 ;
刘会玉 .
资源科学, 2006, (05) :57-61
[7]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 [J].
封志明 ;
刘宝勤 ;
杨艳昭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35-43
[8]   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 [J].
陈百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5) :611-616
[9]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J].
翟文侠 ;
黄贤金 .
中国土地科学, 2003, (02) :8-13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耕地变化驱动要素研究——以原锡山市为例 [J].
濮励杰 ;
周峰 ;
彭补拙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77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