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经济增长前景预测

被引:45
作者
盛来运
李拓
毛盛勇
付凌晖
机构
[1] 国家统计局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预测; 生产函数法; 索洛余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手段。为准确描绘未来发展实现路径,以生产函数法为基础,测算中国1979—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中国2035年及2050年的经济增长前景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9—2017年中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2.85%,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5.6%;2021—2050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在3.7%~5.0%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提升至55%~66%。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未来30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趋势及2049年发展水平预测 [J].
易信 ;
郭春丽 .
经济学家, 2018, (02) :36-45
[2]   社会资本、区域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 [J].
罗能生 ;
曾克强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1) :29-37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 [J].
郭学能 ;
卢盛荣 .
经济学家, 2018, (01) :29-40
[4]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效率与污染密集型行业转移 [J].
徐鹏杰 .
财经论丛, 2018, (02) :11-18
[5]   制度环境、制度依赖性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J].
魏婧恬 ;
葛鹏 ;
王健 .
统计研究, 2017, 34 (05) :38-48
[6]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1978—2012 [J].
余泳泽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3) :1051-1072
[7]   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J].
杜修立 ;
郑鑫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 (03) :56-61
[8]   技术吸收、政府推动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J].
朱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1) :5-24
[9]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 [J].
蔡跃洲 ;
付一夫 .
经济研究, 2017, 52 (01) :72-88
[10]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 [J].
钟世川 ;
毛艳华 .
经济评论, 2017, (01)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