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不等于创新——试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误区与破解之道

被引:6
作者
王竹立 [1 ]
吴彦茹 [1 ]
石晓芬 [2 ]
机构
[1]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创造力; 创新思维; 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为研究如何真正落实这一人才培养战略,文章对拔尖与创新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分析,认为拔尖人才与创新人才并不是同一类人才,拔尖人才是在同一赛道竞争中的领先者,而创新人才是开辟新赛道的人,两者的培养目标与方法不尽相同。我国当前主要采用的英才教育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并不适宜,建议对拔尖人才与创新人才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与之相对应,学校也应分成两大类型:一类以培养拔尖人才为主,一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通过对创新及其相关概念的仔细辨析,文章提出创造力是由具有创新潜能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对知识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教育的“可为”与“不可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学校教育必须做出三大改变:一是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向以思维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理念;二是将创新教育理念引入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从既成式课堂转变为生成式课堂;三是将数智时代新知识观引入教育教学中,从以传授硬知识为主向师生共同建构软知识转变。要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营造有利于识人用人和创新创造的社会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创新思维训练教程.[M].王竹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美) 巴格托; (美) 考夫曼;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M].季羡林研究所编;季羡林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4]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pedagogy: Instruction limits spontaneous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J].Elizabeth Bonawitz;Patrick Shafto;Hyowon Gweon;Noah D. Goodman;Elizabeth Spelke;Laura Schulz.Cognition.2010, 3
[5]   Beyond Big and Little: The Four C Model of Creativity [J].
Kaufman, James C. ;
Beghetto, Ronald A. .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9, 13 (01) :1-12
[6]  
Political pathology and societal creativity.[J].Dean Keith Simonton.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0, 2
[7]   AGE 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 WHAT DO WE KNOW AFTER A CENTURY OF RESEARCH [J].
SIMONTON, DK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8, 104 (02) :251-267
[8]   推动学习范式革新,加快新质人才培养——从预先学习向按需学习转变 [J].
王竹立 ;
石晓芬 .
电化教育研究, 2024, 45 (08) :5-12
[9]   新质教育:从理念构想到实施路径 [J].
王竹立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4, 36 (04) :14-21
[10]   超越争论,打通堵点,做负责任的行动者——“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与实践述评 [J].
唐江澎 ;
阿茹娜 ;
刘思阳 ;
成尚荣 ;
徐自远 ;
阮学璠 ;
梁国祥 ;
赵晓雯 ;
丛冬兵 ;
熊梓吟 ;
吴绍琦 .
中国基础教育, 2024, (05)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