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PM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和区域传输研究

被引:39
作者
蒋永成 [1 ]
赵天良 [1 ]
王宏 [2 ,3 ]
王琼 [4 ,3 ]
常炉予 [5 ,6 ]
谭成好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福建省气象局
[4] 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
[5] 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
[6] 上海市气象局
关键词
霾污染; 大气边界层;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输送; 福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以福建省会福州市2013年1月空气质量变化为对象,分析大气边界层变化和周边区域污染物传输对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影响.利用福州市2013年1月逐日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2013年1月FNL分析资料,通过大气边界层要素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对PM2.5污染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区域风场相关矢分析对影响福州雾霾的污染物区域传输路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地面气温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地面风速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近地面边界层条件有利于霾颗粒物的形成和累积.但不同于我国东部主要污染源区霾污染过程中存在大气边界层逆温,福州PM2.5污染过程中并未出现大气边界层逆温结构,这一边界层结构的垂直混合可有利于区域传输的污染物从上层大气到达近地面从而加重福州霾污染,福州是华东地区一个PM2.5污染物的主要接受区,PM2.5污染物主要以外源输送为主.2013年1月份福州市清洁日近地面风向为海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霾污染日则为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PM2.5污染物主要从长三角地区、苏北以及安徽河南一带通过东北和西北方向的传输路径影响福州的空气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3) :157-161
[22]   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 [J].
曹国良 ;
张小曳 ;
龚山陵 ;
安兴琴 ;
王亚强 .
科学通报, 2011, 56 (03) :261-268
[23]   福州区域雾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附视频 [J].
叶光营 ;
吴毅伟 ;
刘必桔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10) :114-119
[24]   长江三角洲区域输送对上海市空气质量影响的特征分析 [J].
张艳 ;
余琦 ;
伏晴艳 ;
马蔚纯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7) :914-923
[25]   北京地区三级以上污染日的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 [J].
李德平 ;
程兴宏 ;
于永涛 ;
曹海维 ;
李栋 ;
许仕清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3) :7-13
[26]   福州市灰霾气象要素场特征分析 [J].
王宏 ;
冯宏芳 ;
隋平 ;
余永江 .
气象科技, 2009, 37 (06) :670-675
[27]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28]  
城市群落大气污染源影响的空间结构及尺度特征[J]. 徐祥德,周秀骥,施晓晖.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29]   中国华北区域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研究 [J].
张志刚 ;
高庆先 ;
韩雪琴 ;
郑晓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14-20